生活文化 | 2023-02-13

[生活文化] 中日文化交流下的混血兒——拉麵

文章分享

日本料理一直以來是港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,即使生活步伐急速,港人仍願意為了日本美食停下腳步,不惜花時間排隊。不只近年熱門的迴轉壽司店長年大排長龍,一些享負盛名的拉麵店亦是排隊大軍的對象。日本各類美食當中,拉麵該是數一數二受歡迎的食物。但原來,拉麵的根竟然有很大可能在中國。現時,不少品牌都推出可在家隨時隨地品嚐的拉麵。


江戶時代(1603年~1867年)的水戶藩第二代藩主——人稱「水戶黃門」,有傳他便是拉麵始祖。據說,他從明朝儒學家朱舜水習得將小麥粉和蓮藕粉製成湯麵麵條的技術,加以改良創出拉麵。


不過,更可靠的說法是,麵食在鐮倉時代(1192-1333 年)由南宋憎侶圓爾帶到日本,自始麵食成為日本人的主食之一。在20世紀初,不少中國商人到橫濱經商,而拉麵便是那時出現在華人聚集區。拉麵麵條的獨特之處是,在製作麵條時加入了鹼水,使麵條更有彈性,還令麵條有一種獨特的味道。而在長崎一帶亦有華人聚居,當中有一位名叫陳平順的福建移民,他在長崎開了一家中華料理餐館,主打平民市場,因而推出了運用當日剩餘食材製作的什錦麵。根據長崎縣史在1907年記載,這款拉麵在中國留學生的圈子裏非常流行,甚至有人為它作了一首歌。


直到一戰後,一方面日本大眾較能接受來自中國的食物,另一方面,工業蓬勃發展,大量農民來到城市工作,省時、便宜的拉麵成為工人常吃的食物。漸漸地,開始廣泛受日本大眾接受,更成為國民食物。與此同時,拉麵在不同地區發展出各種特色口味,例如東京的醬油拉麵、九州的豚骨拉麵及北海道的味噌拉麵等,而到了2000年,拉麵的變種——「沾麵」彈起,以麵沾稠湯的食法成為拉麵界的新潮流。


拉麵雖然不是高級料理,但著重禮儀的日本人對於吃拉麵都有一套約不成文的規定。正如前文提到,拉麵成為國民美食的因素是其製作速度。因此,客人吃拉麵時亦應該專心享用,速戰速決,以免增加下一位客人的等待時間。另有一說,吃拉麵時吸麵聲量越大,越能向拉麵師傅展示對該碗拉麵的喜愛。但事實日本並沒此說,只是用力吸麵能吸入更多湯汁,使咀嚼麵條時味道更濃,可以大大提高美味程度。


直至今天,隨著科技進步,吃拉麵不再受時地限制,不少品牌推出可在家品嚐的拉麵。自家ON!為拉麵迷帶來近期最熱門的速食拉麵——拉麵說,讓各位能隨時吃一碗令你充滿能量的高質拉麵。